第8種單身:社恐式單身
第8種單身:社恐式單身
Socially Anxious Singlehood
“你為什麼單身?“
”為避免結束,我拒絕開始。“
社恐式單身群體往往更願意一個人面對自己,他們常常因為羞澀、焦慮、擔憂等社交情緒而錯失良緣。
社恐式單身群體人格素描:
一直在渴望愛與害怕愛中掙扎
1. 我擔心的是他人對自己的嫌棄
社恐式單身群體往往更願意一個人面對自己,甚至喜歡在虛擬的世界裏歡騰跳脫,而在現實世界裏則表現得腼腆退縮,他們過份在意別人的評價,對自己有太多理想化的要求,如果自己在哪裏表現不好就會耿耿於懷。所以即便有心動的人,他們也會表現得按兵不動,他們擔心自己的言行會引起對方不好的想法,從而遠離自己。
他們一直在渴望愛與害怕愛中掙扎,不停地懷疑自己的價值:我值得擁有幸福嗎?我有能力去愛別人嗎?這些擔心、憂慮使他們害怕被拒絕而選擇不開啟一段戀情。他們為想像的自我制定了一系列標準,而現實的自我往往無法達到這些標準,致使他們內疚自卑、自怨自艾,花盡力氣對抗自己的這些”不完美“,結果走入惡性循環,越對抗越不接納真我,產生了巨大的心裏內耗。
2. 我想要的,我可以自給自足
還有一類社恐式單身,可能源於童年習慣與家庭自我循環,致使他們與外界交流較少,再加上網絡時代的到來,一個人與世界的距離就是與手機的距離。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,當你足夠全面地了解社會規則,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,你就不會耐心慌張地面對這個世界,因為現實世界絕對不是非黑即白,往往人的情感都落在起起落落之間。
而孩童時期心智還未發育完全,如果在這個時期內心渴望的關注、需求未被滿足或是行為不被肯定,就容易導致其對自我對社會的認知偏差。會表現出害怕被拒絕,不敢與人交往。所以成年後,他們就如遁入空門、孤傲冷僻的隱居士,不樂于主動社交,認為所有需求都可以自我滿足。這裏人可能會在學習工作上有好的成績,因為他們專注於自己做的事情,而在感情方面,卻難以有所突破。
3. 我不想要的,選擇隱遁
社恐式單身群體的恐懼,並不是因為現實境遇有多麼的糟糕,而是他們想像的結果過于糟糕,這或許是源於過往的創傷經歷,也或許源於性格。在交往過程中,他們會不斷猜想:他會不會覺得我很無趣,我可以帶給他什麼,有朝一日他會不會離開我。這些可能發生的糟糕情況,引起了他們內心的恐懼、擔憂和焦慮,觸發了他們的自我保護機制。為了不讓想像中的糟糕情況發生,他們會有選擇地屏蔽周圍的部分社交,不知不覺為自己建造了一個桃花源。
社恐式單身群體心理圖式:
擔心自己受到傷害,也怕傷害到他人
To be continued...